垃圾滲濾液的主要來源是雨水和垃圾本身所含的水,是垃圾填埋場的二次污染物。垃圾滲濾液具有濃度高、色度高、毒性強的特點。它不僅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而且含有各種重金屬污染物。它是一種成分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地表水的水質,還會威脅地下水的安全。垃圾滲濾液未經處理直接排入環境,將嚴重污染環境質量。
垃圾滲濾液成分極其復雜。如果采用單一的常規處理方法,處理后的廢水很難達標。因此,有必要將不同類型的工藝結合起來,使垃圾滲濾液排放的廢水達標。生物法與物理化學法相結合主要用于各種方法的組合。為了滿足國家日益嚴格的垃圾滲濾液排放標準和人們對周圍環境日益增長的期望,這種工藝組合的發展是必然的,而關鍵問題是各工藝的匹配與協調。
目前最常用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如下:
1垃圾滲濾液處理采用“生化+物化”工藝,生化處理工藝能有效降解和去除污染物。但由于不可生物降解殘留物的限制,一般處理后的廢水只能達到三級排放標準(gb16889-1997)。
2采用“高壓膜分離”工藝直接處理垃圾滲濾液。膜分離工藝能有效地將水和污染物分離,達到一級排放標準(gb16889-1997)。然而,由于膜分離無法降解和去除污染物,相應產生大量較難處理的濃縮廢水。
3垃圾滲濾液采用“生化+物化+膜分離”工藝處理,可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GB 16889-1997)。其中,生化處理能有效降解和去除污染物,膜分離工藝能有效分離和去除不可生物降解的殘余污染物,但同時會產生濃縮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