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發電廠滲濾液處理方案及工藝
垃圾焚燒發電廠滲濾液處理前,應首先查明垃圾焚燒發電廠產生滲濾液的主要來源
1垃圾堆放產生的滲濾液:生活垃圾進入焚燒爐前,需在垃圾貯坑中發酵3-7天,使垃圾成熟排水,提高垃圾熱值。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垃圾滲濾液。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垃圾貯坑一般建在室內,垃圾滲濾液由生活垃圾在幾天內發酵而成。因此,滲濾液主要由垃圾本身的水分、垃圾中易降解成分短期發酵形成的水分、垃圾溶解的污染物和隨水流出的細小懸浮物組成。
2粉煤灰水洗液:由于垃圾焚燒飛灰的成分與水泥中某些原材料的成分相似,利用水泥回轉窯高溫焚燒飛灰生產水泥是消除垃圾焚燒飛灰中二惡英、固化重金屬的有效方法。粉煤灰中的大部分有害元素都是通過水洗的方式被沖入水溶液中的。水溶液的含鹽量通常為8-18%,并含有大量的重金屬。
焚燒廠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運行后期,滲濾液可生化性差,生化處理出水難以達標。與生化工藝相比,膜分離技術受原水水質變化的影響較小,能保持出水水質的穩定。在處理垃圾滲濾液等高濃度難降解廢水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